白露时节,气温下降很快,夜间气温己达到水汽凝结成露的条件,雾水在清晨的田野上晶莹剔透,因露珠呈白色而得名白露。白露和秋分同属于仲秋,“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是真正意义的秋天了。
秋天鼻炎闹,健鼻方法早知道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特别是在白露之后,有些人在早晨起床后一开窗,或一出
门,或天气稍有变凉,都会引发鼻炎复发,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中医对症治疗鼻炎
《黄帝内经》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子与肺部的健康息息相关。 如果肺气正常宣降,鼻窍就通畅;肺气郁闭不宣,鼻窍就闭塞。
经常对鼻子进行按摩,能增强局部气血流通,加强鼻子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鼻炎。摩鼻:以双手中指按着鼻梁的上端,以此为起点从上往下揉搓,至局部发热为止。
擦鼻:以拇指及示指指腹,沿下方的鼻翼,上下反复摩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捏鼻尖:用示指和拇指捏鼻尖,揉至鼻部热麻为度。此法有泻热升阳之效,利于鼻炎康复。
揉鼻下:以示指指腹按揉水沟穴,顺、逆时针方向各60 次。然后,再向深部点按 20 次。
头足不“秋冻”,薄衣御寒有讲究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很多人会赶快添加衣被。中医对此提出了“适当秋冻”的观点,认 为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应“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
中医解读“秋冻”
刚入秋时,一般是凉而不寒,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身体与“凉”接触太少,体 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很好地适应,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会下降,真正入冬后,就很难适应寒冷。 而适当“冻”一下身体,采用“薄衣御寒”的方法,能够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 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不冻头和足
关于“秋冻”,如何“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是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的。
中医有“头为诸阳之汇”之说,不能冻头。身上衣服穿得再厚,要是不注意头部的保暖, 就像暖水瓶不盖塞子,无法抵御寒冷的袭击。为了抵御寒冷,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风而引 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
足,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不能冻足。足部分布着人体的 6 条经脉,并且足远 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尤其足心是比较容易遭到寒气侵犯的地方。因此,应加强对足 部的保暖,如穿鞋袜、沐足,能使循行于足部的经络畅通,气血流畅,从而促进正常机体的 功能。
秋冻并非人人皆宜
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此外,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和关节炎患者也都不适合“秋冻”。
白露到,秋意浓。露从今夜白,在初秋温情悠长的岁月里,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愿有人与你立黄昏。早出晚归,湿气渐重,白露将至,勿忘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