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的说法您听说过吗?得了痔疮真的是难以启齿!中医聊痔
痔疮这个病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山海经·西山经》就有记载:“有鸟,名曰栎,食之已痔”,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痔的命名。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便秘、久病、劳累过度、脏腑虚弱及外邪入侵(湿热风燥瘀等)是痔疮发生的主要病因,后续病机与湿邪、热邪、风邪、燥邪及瘀血密切相关。
多种邪气往往“打组合拳”,联合出击,成为不同的证型。不禁感叹,连病邪都知道“没有永远的敌人”,早就学会“合作共赢”了!

▋风燥伤络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界的相对统一,其中的很多理论就来自于对大自然的观察。风,在自然界中来无影去无踪,行走天地间,畅快随性,变化无穷,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燥,即干、缺少水分。无论男人、女人,其实都是“水做的”。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和供养。
当肠道失去了水份的滋润,就会出见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当相对干结的大便遇到本就脆弱的肛周粘膜,这摩擦产生的可不是“火花”,而是破损带来的出血。
当风邪与燥邪侵犯人体时,顽皮的风邪搭上同样行流不止的血液,宛如调皮的孩子在做风驰而下的过山车,可“高兴坏了”。
加上燥邪这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盟友,常常导致肛门干燥、瘙痒不断,又抓又挠。
因此,这种出血往往急爆,风邪就像玩脱了孩子,刹不住车了,怂恿着鲜血一并喷射而出。总之,此种病友症状的关键词为鲜血、急骤、干燥、瘙痒。

▋湿热下注
湿,即为不正常的水,病理性停聚在错误的地方成为“湿邪”。此种“水”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往往向人体下部“逃窜”,比如汇聚在肛门、双腿、双脚等等,常见的情况有双下肢的水肿、盆腔积液。
这湿邪不仅可以从外来,也可以内生。外来的湿邪往往与气候及生活环境相关,比如在潮湿的山林里风湿类疾病发病率较高。
那么,内生的湿邪从哪儿里来?人体是个大工厂,各个脏腑就是不同的功能部门,正常情况下各司其职。
一旦出个bug,运行失常,正常的清水就可能被处理为“污水”,成为人体内的湿邪。
热邪自然不用多说,就是不正常的温度升高。在痔疮这个病当中指的是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
古人对湿热二邪的亲密关系有个非常形象的形容--“如油入面”,揉油进面是不可逆的步骤,“湿”和“热”这俩兄弟的感情可好极了,难舍难分。
与风燥邪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湿邪在的地方往往湿润异常,肛周可有明显的潮湿感。
热邪导致局部肛门的红肿热痛,坐立不安。热邪无时无刻不叫嚣着“搞事情!搞事情!”
热邪具有迫血妄行的作用,就像烧水添柴,逼着正常血液不走常道,此种出血量较多,色鲜红。
由于湿邪的存在,此种证型的病友可见大便不成形、大便偏溏,或者粪便明显粘厕所冲不干净。
总之,此种病友症状的关键词为鲜血、量多、红肿热痛、潮湿。
▋气滞血瘀证
气血运行流畅,各脏腑功能完好,那人体自然健康。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推动血行。
“气”就好比路上的红路灯,用无形的手推动车辆运行,“气滞”就是调节功能的失常,这红绿灯都不工作了,那车辆随意开,造成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形成“血瘀”的病理状态。
血瘀为功能性状态,往往导致瘀血的器质性病理产物,类似各种血栓。因此在气滞血瘀的状态下,肛门的疼痛随之而来,此为不通则痛。
瘀血又能导致血管进一步出血,周围的结缔组织在炎症的刺激下反复增生包裹,进一步形成大量的血栓粒,血栓粒又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此种证型的病友肛门可见肿物外脱,肛周皮下可见大小不一的血栓,表面皮肤紫暗,疼痛明显,不能触痛,肛门紧缩,不敢排便,甚则影响小便,导致小便不利。
总之,此种病友症状的关键词为脱出、血栓、触痛、紫暗。
▋脾虚气陷证
最后一种证型--脾虚气陷,描述的是虚性病理状态,脾脏为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脏腑,与气血的生成、营养运输密切相关。各脏腑组织位置固定、不发生下垂及移位,依靠的就是脾脏这个公司老板,出钱出力,给各个生产线提供原料,给各个员工发加班费,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辛勤劳作,有所产出。
因此当脾脏撂挑子的时候,各生产线的员工自然“树倒猢狲散”,发生其他组织器官的移位,以下垂最为多见。
此证型的病友可见肛门有无外脱,不容易复位,出血色淡,有明显的的坠胀感和异物感,常伴有排便费力及各种全身症状。如脾虚导致的胃口差吃东西变少,气虚导致的乏力不想讲话,血亏虚导致的面色偏淡、心悸等等。
总之,此种病友症状的关键词为脱出、疲乏、出血、色淡。
痔疮虽常见病,但长期的慢性失血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上述症状的各位病友应积极就医,以免积少成多,酿成严重后果,如重度贫血、突发晕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