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1970-01-01浏览:

    在院前急救中、重型颅脑损伤,如:脑干、脑室出血等患者,应尽可能早的行气管插管,对于提高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气管插管时间与氧合指数的变化关系;气管插管越早,其后来的氧合指数下降越慢,说明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常伴有气道不畅,或误吸综合症,至脑组织缺氧,加重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使病情恶化。伤后的早期气道处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避免高碳酸血症所致的脑血管扩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1.王一山教授的重症监护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就提到: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现场急救检查为A.B.C.D.E.F其中A.B分别为Airway Breath 强调了早期气道处理的重要性。

    2.低氧血压造成组织缺氧,组织乳酸堆积,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进一步加重了组织的损伤。低氧血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已被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所证实。低氧血症是5个最有显著的有害指标之一。

    3.伤后早期低氧血症,显著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血氧浓度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脑组织对低氧更敏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是抢救和转运过程中早期救治的重要措施。

    气管插管是维持气道通畅、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迅速有效的方法。对已经出现气道梗阻或呼吸衰竭者,无疑应立即气管插管。但对气道尚能通畅、血气指标正常、有呼吸衰竭可能者,临床工作中常有犹豫不决,以致延误抢救时机的现象,建议在院前急救中应放宽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患者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假牙,血块及分泌物异物后,头部充分后仰,使口、咽、喉三点成一线。

    2.左手持喉镜,右手将患者上下齿分开,将喉镜片沿口腔右颊侧置入,将舌体推向左侧,即可见到悬雍垂。再继续进入,即可见到会厌,把喉镜向上提起,不得以牙齿当支点,并挑起会厌,充分暴露声门。

    3.右手持气管导管,对准声门,插入3-5cm(气囊越过声门即可)。如有管芯,立即拔出,向导管气囊内注入空气5-7ml。

    4.连接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气囊,并双肺听诊,如有呼吸音,立即退出喉镜,放入牙垫,用胶布将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亦可连接呼吸机及氧气。

    注意事项:

    1.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易进入右侧支气管,而造成左侧肺不张,左侧呼吸音消失。插入过浅易脱落或导气管气囊压迫声门引起水肿。

2.使用简易呼吸气囊,成人通气量500-600ml/次,呼吸机8-15 ml/kg/次,12-16次/分钟。

3.气管导管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4.气管导管气囊采用低容量充气,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25cmHO2 以下,留置气管导管一般不超过48小时。

5.心肺脑复苏术中通过气管内给药方法应将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稀释至10ml用导尿管送至气管分叉处(提报投影即胸骨角处)注入,然后加压呼吸,以促使药物在肺内扩散,吸收。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