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1970-01-01浏览:

耳朵是五官之一。早在《灵枢·五邪》篇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唐代《干金要方》有取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灸、吸、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以望、触耳廓诊断疾病的记载,并一直为很多医家所应用。这些说明,我国利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及实践也证明,耳朵与全身各部有着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在耳部找到对应的反射区域,并可借助刺激达到调整、治疗的目的。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方法。

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耳穴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确立耳穴疗法为治疗多种病症的有效方法。耳穴疗法对身体多个系统均有疗效。在神经系统疾病中,采用耳穴治疗被国家正式认为有效的病症有:假性球麻痹、眼睑痉挛(眼睑跳动)、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痉挛、失眠、脑动脉痉挛、脑血管性偏瘫、发作性睡眠、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桡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和癫痫。

由于耳穴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其中耳穴压豆更具有方便经济及不易感染等优势,所以我们目前主要采取耳穴贴压的方法。在选用穴位方面,我们根据以下四点选用穴位:1.中医理论选穴,如失眠选心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2.疾病相应的部位选穴,这大家都好理解,如胃病选胃穴,肝病取肝穴;3.现代医学选穴,如高血压取降压沟;4.临床经验选穴如癫狂选神门。我院脑病康复科常用的穴位有神门、皮质下、心、枕、内耳、外耳、肝、肾。神门、皮质下、心三穴,针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多梦,且神门、皮质下为全耳安神效果最佳的穴位,而“心主神明”,睡眠障碍多与心气不足、心血失养有关,故心穴为安神要穴;伴有头痛者配以枕穴;伴有耳鸣者配以补肾聪耳的内耳、外耳、肾穴;肝主疏泄,可以调节情志及气血运行,故肝穴我们也常取。

我院脑病康复科,采用耳穴治疗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脑血管性偏瘫、面神经麻痹和癫痫等神经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