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穴位按摩为主,运用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相互配合进行,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疏通经络,调整肝脏,行气活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近年来,我院也在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一些简便有效的中医方法让患者减少了很多痛苦。我科积极响应医院政策,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使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按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穴位”的部位,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相对于身体别的部位要更加敏感一些,按摩后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我科通过按摩妊娠剧吐病人的足三里穴,以健脾和胃,引血下行,从而缓解呕吐等。
产妇分娩后易发生缺乳,我国目前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47%—62%,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16%—34.4%,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乳量不足。产后1个月内及以后母乳喂养失败,因乳量不足者的占34.39%且有上升趋势。而产后缺乳的原因主要是乳汁化源不足或乳汁运行不畅,我科充分应用中医穴位按摩特点,配合乳房按摩,达到温通经络以促乳行,获通乳催乳之良效,基本方法如下:按摩前五分钟指导产妇服用湿热饮料约200mg,并热敷乳房各五分钟,产妇取坐位或俯卧位,取穴肝俞、脾俞、胃俞,用拇指按摩以上穴位2分钟后采用拇指推法,施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二侧线以温热为度,再配合乳房按摩,乳房按摩手法是以指腹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延乳腺管方向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乳腺管通畅,再协助母乳喂养。
滑伯仁《难经本义》说“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经络与脏腑的位置是相对应的,按摩肝俞、脾俞、胃俞穴通过气街达到与乳房之间的横向联系,良性刺激乳房,有利于建立射乳反射。乳房按摩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促进乳腺的腺泡发育,并刺激神经,发送信息到达大脑,引起垂体分泌催产素,达到泌乳反射,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运用穴位按摩的手法,以疏通经络,从而有效预防产后乳胀,泌乳不足,更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
(妇产科 张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