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综合治疗

作者:日期:2014-09-28浏览:

 痛经的主证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所以辩证时首先应识别疼痛的属性,并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结合月经的期、色、量、质、兼证、舌、脉,以及患者的素体情况等辩其寒热虚实。如经血量少、质稠、挟血块而通发于经前者,多属实;经血量少、色暗红、质薄而痛发于经后者,多属虚;痛为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痛为隐痛、空痛、坠痛、喜揉者属虚。另外肠痈、症瘕、胃脘痛等疾病出现的腹痛证,亦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故临症时,需详细门诊并依据辅助手段加以鉴别。

     痛经以气滞血瘀证为多:每于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饮食疗法:艾叶粳米粥:鲜艾叶40g(干品减半)、粳米50g、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加水煎煮,取汁500ml,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兑入药汁,以武火煮沸,加红糖搅匀,改用文火煮至米烂汤稠为度。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约在下次月经前3天停服,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妇产科 张伟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