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漏、胎动不安的中医诊治经验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本病,不仅能止血,缓解腹痛、腰酸等临床症状,而且使用补肾为主的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显著的优点。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补肾养血,以固先天之本 因此,补养肾气是固摄胎兀的主要方法。又女子以血为主,补肾必当养血,血聚以养胎。可见补肾养血的目的不仅在于固摄胎元,而且还在于养胎以助发育。如补肾的著名方剂寿胎芄就是公认的保胎名方,其中阿胶就是补血养胎的药物。我们还常在本方中加入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等。前人认为“气以载胎”,凡欲保胎者,务必注意到这一点,故为了使肾气充盛,有必要在补肾的方药中加入黄芪、党参、白术以助之,而非为脾虚所设。
2.宁心安神,调节情志,使心肾相济以固摄胎元 《傅青主女科》一书中多次提到“胞脉者上系于心”,“胞脉者系于肾”。可见,子宫的藏泻,实际上是建立在心肾交济的基础上的,所以子宫摄纳胎元及胚胎的生长发育,自然与心神的宁静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治疗先兆流产常合用镇静剂,理缘于此。《慎斋遗书》中亦指出:“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肾始实。”为此,我们常在补肾安胎方药中,加入钩藤、枣仁、莲子心、黄连、茯神、青龙齿等安神之品,使胎元得到稳固。此外,稳定心理,调节情志,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十分重视胎教,胎教的中心,就是心理调节,包括行为规范化,如目无邪视.耳无邪听,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保持正常稳定的心理,有利于优生优育。
3.健脾和胃以旺生化之源 前人认为胎孕之形成在于肾精,胎元之固在于肾气,而肾须在心神安宁的情况下,才能使肾得实。肾精、肾气又必赖后天水谷之精以充养之,胎儿之成长亦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故脾胃为后天之本。孕后由于活动减少,甚至较长期卧床休息,脾胃之运化不健,故健脾和胃亦是十分重要的。如泰山磐石散,我们的验方牛鼻保胎丸、胎元饮等,无不脾肾双补。我们在临床上,亦常在补肾安胎的治疗中,兼用香砂六君子丸另服的方法,来达到健脾和胃,以旺后天生化之源的目的,不仅使保胎成功率高,而且亦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4.化瘀止血药物的应用 《血证论》谓:“离经之血虽清,鲜血亦是瘀血。”现代医学认为先兆流产是整个流产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多或有底蜕膜下出血、胎盘后出血、绒毛变性和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本病如并非跌仆伤胎证,而见阴道流血量少色黑,小腹隐痛,为兼夹瘀血之征,在补肾养血等的基础上,可酌加化瘀止血的药物,如炒五灵脂、蒲黄炭等品,使瘀血散而新血生,与补肾养血、滋阴养血、益气养血等法共奏安胎之功。《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妇科疾病》中认为保胎需根据孕月使用药物与针灸,效果较佳,可参考之。
(妇产科 陶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