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谱写中医院发展新篇章

作者:日期:1970-01-01浏览:

                                 ——写在宿迁市中医院成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之际

2011年11月,省卫生厅发文通知宿迁市中医院已经通过了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在宿迁市中医药发展史上增添了重重的一笔。宿迁市中医院经过五十年的培育,三年多的创建,三个多月的冲刺,终于获得了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的称号,标志着市中医院的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以发展为主题,全力加快中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

2005年12月,对于宿迁市中医院来说,是变革的起始点。在这个月,董生良上任宿迁市中医院院长。面对当时医院体制陈旧、机制不灵活、观念落后、资金匮乏、人才流失的状态,以董生良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谋划发展思路,从基础管理入手,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硬件投入、营造环境方面狠下功夫,提出以“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发展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医院”为指导思想,以规划发展五大重点专科为发展方向的“宿迁市中医院科学发展观”,把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如何快速有效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就医环境?是医院新一任领导班子考虑最多的事情。针对医院起步较迟、基础较弱的实际,董生良带领院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想办法,一手抓老中医院的规范管理,一手抓新院址的高标准建设。在建新院缺资金、缺设备、缺人才、缺技术的情况下,院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团结一心,经过多方努力,2008年5月6日,中医院喜迁新址。新院占地面积72亩,总规划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目前一期门诊楼、病房楼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08张。二期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已于2011年8月1日动工,预计201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床位将达到1500张。2010年底,为了有效解决宿迁市区西部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区委区政府将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原广清外国语学校作为中医院西院。经过近一年的改造,一座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中医院西院即将呈现在宿迁人民面前。

在医疗仪器设备上,中医院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资金购置西门子1.5t核磁共振、西门子16排螺旋CT、飞利浦IE33三维彩超、心脏起搏器、C型臂、CR、DR、数字胃肠机、腹腔镜、宫腔镜、超声刀、关节镜、椎间盘镜、电切镜、胆道镜、血液透析机、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努力为病人提供现代化的诊疗条件。2009年,中医院成为北京301医院远程医学会诊站点医院,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投入近150万元,于2009年底建成宿迁规模最大、环境设施良好的血液透析中心。2011年初,投资136万元更新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配置了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实现影像科内部PACS系统,实现了电子处方,2011年11月,签订了HIS 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协议,2012年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医疗信息的运用和推广,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医院从提升诊疗技术水平入手,突出重点专科建设,坚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带动一般”的学科建设思路,优化学科组合,培育重点专科,加快科研步伐。肛肠科、骨伤科、脑病科、肿瘤科这四个科室于2011年8月被确定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肛肠科于11月申报创建国家临床中医重点专科。重点专科的建设推动了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建设与发展。

以改革为动力,激发医院发展内在潜能

 改革与创新是医院事业发展的动力。为了保持医院又快又好地发展,医院从体制创新入手,大胆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激活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2006年开始,在全院实行竞争上岗,通过公开、公平、择优的竞争促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医院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医院调整、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分配向一线倾斜,向高风险、高技术和关键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大力推行医院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在全院实行成本核算,健全了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管理,堵塞漏洞,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成本控制等紧密结合,大大减少了医院开支,提高了经济效益。

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确定了“用好现有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的思路。近5年来,共招聘本科以上学历医技人员近100 名,引进硕士研究生、专家11 名。加速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梯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了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医院充分发挥名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建立和健全了师承制度,通过西学中培训、青苗培养工程、中医师带徒等形式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专科建设。

医院通过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医务人员搞科研、写论文。对获得科研基金和成果奖以及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者,给予相应奖励;鼓励广大职工不断学习深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近几年来,申报市级科研课题6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2项,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100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办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 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编辑出版了《宿迁市中医院院报》21期,男性科姜玉石主任中医师编辑出版了专著2部。

如今,医院正加强与北京301医院、省中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全国著名“三甲”医院的专科技术合作,加快重点专科和重点人才建设。不久,省中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将支持我院在西院合作建设宿迁眼病重点专科、康复重点专科、微创重点专科。

        以病人为中心,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医疗环境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是宿迁市中医院的工作重点,医院围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工作,练内功、强素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近年来,医院逐渐实现了由被动的“要我服务”向主动的“我要服务”的转变,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优势。

围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医院采取积极措施,为方便病人就诊,营造温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环境。为此,医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惠民项目,开展“送医村村行”活动;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对于病情危重并且无法缴纳足够费用的病人,一律先抢救,后交钱;病人选择医生;一日清单制;节假日照常应诊;充实挂号、划价、导医人力,增设服务窗口;尽量缩短各种医疗辅助检查时间;邀请省中医院、无锡市中医院专家联合举办大型义诊,为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和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手术室每天24小时开放;中药代煎等。

    围绕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问题,宿迁市中医院强化依法执业意识,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医院由医疗、护理、院感等科室各自组成质控小组对医疗、护理、医院感染质量进行严格督察,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严格督察,对核心制度的落实进行重点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奖惩兑现。严格“三基三严”训练,广泛开展理论和技能竞赛,组织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医院通过组织闭卷考试、抽查督导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弘扬医院文化,着力打造博爱精业品牌

    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指南,医院领导班子意识到:未来医疗市场的竞争,既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医院要想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成为赢家,还要在医院文化上下工夫,打造品牌优势。

医院牢牢把握行业特色,弘扬医院优良传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医院文化,确立了“博爱、诚信、精业、创新”的医院精神和“厚德博爱、大医精诚”的思想,不断赋予医院文化以时代特色,成为凝聚职工斗志、鼓励职工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中国医院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层干部培训班强化职业化管理理念,提升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

    在硬件设施上,医院建设了“一站式服务中”、“名医堂”、“百草园”、“职工文化廊”“文化墙”等独具中医特色的文化氛围;在软件设施上,治未病健康理念、冬病夏治、膏方服务、中医保健养生讲座等一系列中医特色活动也迅速开展,“名医堂”内市名中医长期坐诊并定期邀请省名中医坐诊。

     医院把加强行风建设作为医院文化的基石。医院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 “树品牌、比服务、争贡献”活动,全力打造“中医特色显著,西医功能齐全,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医院品牌。

    医院严格院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查找护理服务流程和服务环节中的不足,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改进,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每年都利用重大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全院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广大职工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己任,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规范考核要质量,向人才培养要动力,向优质服务要市场”,“东西两院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共创三甲”,作为全市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院长董生良和院领导班子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一定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谱写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新篇章!

大鹏展翅,必有劲风;中医院人志在千里,御风而行。

                             

                                                                                   (院办  吴君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