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1970-01-01浏览:

宿迁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主线,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为目标,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继承创新,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医院开放床位由现有的408张增加到1000张,年门诊量达到6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达到2.4万人次以上。期末在编职工数控制在1000人以内,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80%以上;成为中医特色突出、西医力量雄厚、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温馨、管理科学规范、服务水平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

  一项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40000㎡病房大楼,在“十二五”期间开放床位达到1000张。

  两项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验收,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十二五”期末,医院年业务收入突破4.6亿元。(医疗、科研、护理、医技、药剂指标按三级甲等中医院要求完成)

  三项人才计划:遴选30名院级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遴选15名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培养对象;培养和引进60名硕士、博士及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四项综合支撑学科建设:急诊、重症监护学科建设;医学影像及检验学科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合格化药房、中药制剂室建设。

  五项民生相关工程:开办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办好职工食堂和营养食堂;统一规划安排院内、院外停车场;建设数字化医院;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六种大型设备投入:直线加速器、DSA、腔镜系统、高压氧舱、伽玛刀、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三、主要发展指标

(一)发展是硬道理,适度扩大规模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建设二十二层,约40000㎡的外科病房综合大楼,内设放射科、彩超、检验科、血库、外科系统(含手术室、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骨伤科、妇产科、眼科)儿科和新生儿科、ICU、CCU等科室,该项目是医院建院以来投入最大的一项重点工程。此项重点工程建成后,床位总数达到1000张,力争在2011年初动工,两年内完成。 “十二五”期间将对现有门诊和病房楼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增加现有门诊空间,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扩大教学、科研和药剂用房,使有限的空间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中医水平

1.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设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的重点专科:

(1)肛肠科:包括肛周病、大肠病;

(2)眼科:包括眼底病、角膜病、白内障等;

(3)脑病康复科:包括卒中单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现代中医康复;

(4)骨伤科:包括关节骨科、正骨科、创伤骨科、显微骨科、小儿骨科、关节镜科、运动医学科、康复骨科;

(5)肿瘤科:包括肿瘤中医药治疗、化疗、生物医学治疗、放射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

(6)拓展“治未病”成果,继中医药“冬病夏治”治疗哮喘后,继续扩大治未病范围,并开展临床研究。

    2.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1)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2)提高中医药参与急诊、急救及危重症救治能力;

(3)发扬中医药养生、康复的优势,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研究。

3.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十二五”期间,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以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为重点,以探索解决制约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挥的关键性问题为立足点,构建临床研究网络,搭建中药创新平台,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综合能力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

(四)坚持科学管理,凝炼中医文化

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依规管院、以法治院。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医院,主动适应新一轮医改政策,加强医保和新农合管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基本特征,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文化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常态管理轨道,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