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仁心仁术 服务宿迁百姓
——专访宿迁市中医院董事长、党委书记闫苏洲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中医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宿迁市中医院根据活动实施细则,制定了活动方案,确立了“坚持特色再创新,科学发展促跨越”的主题,坚持中医药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促进了医院的科学发展,精诚服务百姓。就此,记者昨日采访了宿迁市中医院董事长、党委书记闫苏洲。
坚定中医信念,服务宿迁百姓
宿迁市中医院作为宿迁地区唯一的一所三级中医医院,一直广受患者信赖。“我的病,如果靠西医治疗无非是手术、输液,对我这个年纪来说能不能下手术台都是问题,所以我就选择中医调理,你看我现在已经慢慢好转了!”一位高龄患者告诉记者。在市中医院,记者见到了不少和那位患者一样信赖中医的人,其中也不乏年轻人,如一位患重感冒的男士,他就挂号看一位老中医门诊,吃了两副比较常见的中药,状况明显好转了,他说:“以前一感冒我就吃康泰克之类的西药,现在才知道里面含有麻黄碱,有副作用,不像中药看上去不起眼效果却很好,对身体还没有啥影响的却能治标又治本。”
很多国人都知道,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闫苏洲认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宿迁市中医院承载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坚定这一信念。坚定中医信念,就是要坚信中医的功效,坚信中医的理念,坚信中医的优势,坚信中医的政策。
培养中医人才,服务宿迁百姓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透露,目前我国西医医生约有175万人,而中医医生只有27万人,中医专业毕业生中十个有八个转行。中西医生在数量上的巨大落差,给中医药文化传承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才是当务之急。解除病痛,必须对症下药;同样,破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困局,也需要找到合适的“药方”。“师带徒”的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有效途径,名师方能出高徒。
闫苏洲告诉记者,为了培养中医人才,中医院去年夏天启动了的“师带徒”工作,赵辉、项翠华、梁兰英等10名老中医带教本院青年中医师,悉心传授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为了培养中医人才,宿迁市中医院还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中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全院有69名中青年医生参加了学习。为了培养中医人才,医院精心为优秀中医人才创造条件。经过努力,李志彬成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杜运阿、常惠忠、何庆忠分别成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及省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对象,蒋进广被授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称号,李志彬、赵辉当选宿迁市名中医。
闫苏洲表示,他们将坚定不移的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使中医院成为培养和集聚宿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基地、中医药原创科技成果的基地。
发扬专科特色,服务宿迁百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医院的肛肠科、骨伤科、脑病科、肿瘤科为宿迁市中医临床重点学科,肛肠科、脑病科分别为国家和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的内病外治、冬病夏治、膏方服务、中医针灸、推拿按摩、褥疮治疗等疗法都独具特色,在老百姓心中有很好的口碑。
同时,闫苏洲也表示,中医院中医药专科的内涵建设和同级的兄弟医院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医院的中医专科还存在“特色不特,专科不专,影响不大”现象,要突破这一难题,中医院要在扶持特色专科上给予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科研立项、发表论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保证专科特色的发扬光大。
传承发展创新,服务宿迁百姓
继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要充分挖掘整理古代中医经典、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及思想,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疗法,引进适宜技术。闫苏洲认为,坚持中医药继承和不断创新,中医院人一定要弘扬中医天人和谐精神、辨证论治精神、仁心仁术精神、济世活人精神。
闫苏洲说,党的十八大及新一轮的“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为中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宿迁市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宿迁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服务承诺
依法行医,规范管理;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因病施治,规范诊疗;
科学求实,诚信服务;
仪表端庄,文明礼貌;
廉洁行医,称职工作;
公示告知,合理收费;
仁心仁术,关爱健康;
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勇争一流。
本文来自 :
宿迁晚报 2013年3月14日 T10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