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三伏,冬病夏治

作者:日期:2015-07-03浏览:

夏月三伏,冬病夏治

\

患者一

我是冬病夏治的老主顾了,每年我都准时敷贴,已经3年了,原来冬天经常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现在好多了,几乎不感冒咳嗽了。

患者二

 

我体质较差,冬天手脚冰凉,今年除了想穴位敷贴,还想请专家为我开中药调理调理。

患者三

我儿子有过敏性鼻炎,冬春季经常发作,连续2年到中医院敷贴,效果很好,今年春天明显发作减少,所以今年还想继续。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身体健康与自我保健。“冬病夏治”就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与保健方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许多好发于冬季或受凉后容易加重的疾病,都会在夏季得到缓解,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夏季可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疾病。

\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根据气血在不同节气的运行变化,并以此制定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万物受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演化规律。阳虚体质患者,于春夏之际,适当予以养阳之品,药物借助机体生发之阳气而抑阴补阳,从而纠正和改善阳虚体质,恢复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天上暑气与地下暑热交济,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旺盛,寒邪则内伏而不发,此时脏腑功能相对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此时治疗,再借自然之热,天人合一,乘其有利时机,“温”补阳气,最易祛除体内沉积之寒邪,所以夏季治疗犹如顺风使帆,会事半功倍。

\

“冬病”的产生多为寒湿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所谓“经络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聚之处,用中药贴于相应的穴位上,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而夏季三伏最为炎热,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人体之阳气得天阳相助,再配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充血、起泡或形成灸疮,以此达到疏通经络、温阳益气、驱散外邪,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总体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四大特点:一是顺应四季,择时而治;二是重治未病,防患为先;三是外治为主,兼施内治;四是加强调养,增强体质。所以,冬病夏治,千万不要错过好季节。

 

三伏贴时间

第一贴:初伏日(713-14日);

第二贴:中伏日(723-24日);

第三贴:中伏第10加强(82-3日,中伏20天故加强1次);

第四贴:末伏日(812-13日)。

为方便大家每伏安排集中连贴两天。连续三至五年效果更好。

三伏贴地点门诊楼二楼,治未病门诊。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