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中医院独家“承包”10个困难家庭群众新年心愿

作者:日期:2016-12-30浏览:

【新年心愿之八】虽然素不相识 今天他们用真情温暖你

2016-12-29    速新闻


   (速新闻记者 顾园园 王松竹 张又千 张海南 高策 实习生 李笑 邱钧磊)由宿迁日报社主办的“凝聚爱心 温暖冬天”2017困难群众新年心愿活动,自11月30日启动以来,广大爱心人士持续关注并踊跃参与其中,一股股用爱心凝聚的暖流,在这个寒冬,温暖了那些暂时身处困难的人们的心。

在这场爱心行动中,宿迁市中医院、山水云房等爱心企业更是展示出勇担社会责任的一面,给予困难家庭物质和精神慰藉。今天,宿迁市中医院独家“承包”10个困难家庭群众新年心愿,宿迁市中医院团委书记陈尧带领爱心小分队和记者一起驱车赶赴宿城区罗圩乡、洋北镇、王官集镇,宿豫区大兴镇、关庙镇等多个乡镇,用一份份爱心圆梦困难群众新年心愿。

 

朱正强有了自己的学习机

\

   今天上午9时,爱心小分队首先来到了位于宿豫区锦绣江南小区的朱正强的家。

\

   “这是给孩子买的学习机,里面有使用说明书。”陈尧将一部崭新的学习机,递到朱正强奶奶张本华的手中。年近70的张本华告诉记者,朱正强目前就读于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虽然没有爸爸妈妈,但是我孙子学习很刻苦。”张本华还将朱正强的照片拿出来给陈尧看。

记者了解到,朱正强今年11岁,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世,随后妈妈也离家了,这些年,他都和奶奶张本华一起生活。“前几年,孩子的爷爷生病,为了给他看病,我们把家中的房子也卖了,结果还是没能救过来。”张本华说,之后她便带着小孙子,投奔住在宿豫区锦绣江南小区的女儿家。


\

    除了学习机,市中医院还给朱正强买了糖果、饼干等礼物。“朱正强上学回不来,等他晚上回家,看到这些礼物肯定高兴。”张本华说,她非常感谢市中医院能够帮助自己的小孙子实现新年愿望,“我也希望自己的小孙子,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做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向你们一样去帮助他人。”张本华感慨地说。

 

收到爱心粮油李常兰流下了热泪

\

    “谢谢,谢谢中医院,这可让我怎么感谢你们哦……”80岁的李常兰见到中医院的爱心人士将一包包食物搬进家中,嘴里不停地念叨。

李常兰住在项里街道办红星社区龚宅组,儿子王圣伍患有轻微智障,19年前跟同村的龚某结婚,可龚某患有严重智障,常常连大小便都会失禁,多年来全靠李常兰照料。婚后一年,孙女小芳出生了,让她绝望的是,小芳也遗传了智障。虽然悲叹命运的捉弄,但她只有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高血压的话,药一定要坚持吃啊!”陈尧一边将粮油摆放整齐,一边叮嘱老人。李常兰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握着爱心人士的手,留下了热泪。陈尧告诉李常兰,这次给他们带来了米、油、糖等食品,希望他们能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

    看到有人来到家中,18岁的小芳仍旧坐在床上,目光呆滞。龚某则一边对大家傻笑,一边躲回屋里。老人 说,儿媳妇和孙女不仅智障,还都患有癫痫,更不会做任何家务。一家四口,一日三餐都指望年迈的李常兰辛苦操持。80岁的她患有好几种慢性疾病,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

    好在儿子王圣伍还能勉强出去打工,每天能赚六七十元,勉强维持着家里的开支。李常兰说,她现在就希望小芳能早点嫁出去,这样她也能了却一桩心事,毕竟她已经80岁了,不知道还能照顾她们到什么时候。

临走,她流着眼泪,将大家送出好远……

 

张桂婉的孩子有了零食也有过年的粮油了

 

    住在项里街道办双河社区坝窝组的张桂婉,有两个5岁的双胞胎男孩,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2014年,就在两个双胞胎三岁、女孩四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不幸溺亡。张桂婉的老公公邓基信已经年近七十,儿子去世后,全家人悲痛欲绝,而唯一的顶梁柱去世,更让全家的生活陷入了贫困。

\

邓基信接过粮油

    今天早上,记者一行的车辆还没开到邓基信家,远远就看到他们全家都出来迎接了。 走到家门口后,陈尧将米、面、零食等物品,一一从车上搬了下来。

    “这样大冷天,还让你们这么远跑过来,太感谢了。”邓基信感激地握着陈书记的手,不停地说着。陈尧将粮油一一交给邓基信,随后仔细地询问老人,目前家中的生活情况,并耐心地倾听、劝导着。

    26岁的张桂婉带着三岁的女儿一边玩耍一边听大家谈话,看到这么多人过来送温暖,能看出她很高兴。“我从来没给孩子们买过零食,这下几个孩子肯定高兴坏了。”张桂婉笑着说,有了中医院送来的粮油,今年过年应该不愁吃食了。

    “以前日子还过得去,儿子出去打工赚钱,我在家里种点青菜。” 邓基信说,自从儿子去世后,因为儿媳妇要带着最小的孩子,暂时还没法出去工作,全家的生活来源只能依靠低保来解决,常常捉襟见肘。但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很难再找到工作干,这是他们目前生活窘迫的最大原因。

    “等明年女儿上幼儿园我就去上班,家里的生活条件应该就能改善了。”张桂婉说,丈夫走了之后,她也消沉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给了她希望,成为她精神上最大的支撑。“把三个孩子带好,是我的希望更是我最大的责任。”张桂婉说道。

 

蒋园园姐弟收获新衣和新文具

 

    离开张桂婉家,爱心小分队和记者又载着满车的爱心大礼包,一路向南前往位于宿城区罗圩乡长庄村的蒋园园姐弟家。蒋园园姐弟三人因为成绩优异,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家里堂屋的墙面,在村里很出名。今年,蒋园园姐妹又分别被宿迁中学和马陵中学录取。

\

    当记者到达时,蒋园园姐弟在学校读书,只有他们的父亲蒋先庭在家整理收来的废纸箱(他多年前遭遇重大车祸,腰部动了两次手术,干不了重活)。见到爱心团队的到来,蒋先庭赶紧拍拍身上的灰尘请大家进屋,一进屋大家就被那两面“奖状墙”给震撼了,上百张奖状几乎要糊到了天花板上。“这还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没有地方贴了。”说到孩子们得的奖状蒋先庭一脸的自豪。

\

    随后,陈尧拿出了给他们家准备的“大礼包”,三个孩子的羽绒服和三套学习用品。面对这些新衣服和新文具,老实巴交的蒋先庭感动地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不停地道谢。

    临离别时,蒋先庭还说到两个女儿因为从农村中学考进市里的高中,压力很大,都在拼命学习,“两个孩子说为了期末考试拼搏一下,这次已经四十多天没有回家了,她们姐妹俩从小到大从来离家这么长时间……”蒋先庭的话语中是满满的思念。

 

于成明的两个孙女有了新羽绒服

 

    上午11时许,爱心小分队又赶到了位于宿城区洋北镇七里村的于成明家。这个家几乎就是位于一片废墟之中,因为村里在拆迁,周围人家都搬走了,只有他家因为没有地方搬,暂时还住在这里。于成明的家里到处都是破旧的家具、衣物,还有老两口养的羊、狗等牲畜,“只能靠这些赚钱给孙女教学费!”于成明说。

    于成明今年已年过七旬,但因为儿子犯法被判无期徒刑,儿媳离家,他和老伴只好担起了养育两个孙女的责任,如今两个孙女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二年级。一走进堂屋,陈尧就看到桌上的几张干煎饼和还冒着热气的稀饭,有些不忍地问于成明:“你老两口就吃这个?”于成明说:“早上也没吃,这会对付一口,孙女晚上回来再好好做饭吃!”老人的话语让在场的人心里都很酸涩。

\\

    随后,陈尧拿出了给两个孩子买的红红的新羽绒服和一大包零食放到于成明手上,老两口激动地翻看着衣服,“这下她们高兴了,有自己的新衣服了!谢谢你们!”说到这里于成明的老伴红了眼圈对记者说:“从小到大,两个孩子几乎没穿过啥新衣服,这次托你们的福了……”

 

收到新文具想妈妈的朱莉莹笑了

\

    匆匆吃过午餐,市中医院爱心小分队又奔赴宿豫区大兴镇堤南村,去给15岁的朱莉莹送礼物。今年读初三的朱莉莹,跟奶奶一起生活,她的爸爸因为精神疾病住在医院,妈妈也离开了家,她经常哭,因为想妈妈。

    今天下午,当记者到达时,正好见到了回家取厚衣服的朱莉莹。这个女孩距离上一次采访见面,脸上多了一丝笑容,也敢说话了,当看到市中医院送来的新文具时,她腼腆地道谢。“谢谢你们,我会努力学习,不让奶奶操心的,等长大再去找妈妈。”朱莉莹懂事地说。

\

    临离开时,朱莉莹年迈的奶奶忽然拎着三大包青菜追了出来,请大家一定要带走。她说:“我们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没有农药,请你们一定带上!”。面对老人淳朴的善意,记者和爱心小分队的成员都不忍拒绝,只好眼含泪水地带上了这几包“沉甸甸”的青菜。

 

爱笑女孩付子璇收到新衣服


    和朱莉莹同一个村的付子璇,今年9岁,是个爱笑上进的女孩。虽然家里因给患癌症的爷爷治病,变得家徒四壁,她不能拥有新衣服、新玩具,但她从来不会跟爸爸妈妈闹,而是用好成绩“装扮”自己。

\

付子璇妈妈接收礼物

    今天下午,当记者到达付子璇家时,她还在学校,妈妈张湾湾替她接收了市中医院送来的爱心大礼包,里面有付子璇一直想要的心羽绒服,“哎呦,这是她最喜欢的橙色!”张湾湾高兴地理开衣服说。除了衣服,大礼包里还有一些大米和食用油,张湾湾将这些都一一记在手机上,并对陈尧说:“等孩子长大了,我要告诉她,曾经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过我们,她将来也要回报社会。”

 

陈桂玲家领到了新电视 

\

    下午两点左右,爱心小分队来到宿豫区关庙镇崇河居委会的陈桂玲家中,给他们家送去了一台液晶电视和大米粮油。

    考虑到自己门前的那条土路泥泞不堪,车辆无法行走,陈桂玲和老伴便骑上电动三轮车到路边等候。“家门口这条路一直没铺,现在都是泥水,你们把车停在路边坐我的电动三轮车回家吧。”陈桂玲望着眼前这条土路无奈地说。不过,对于市中医院爱心团队的到来,陈桂玲不住地表达内心的感激。

    “非常感谢市中医院,事实上,我们对市中医院非常熟悉。”陈桂玲说,今年9月,自己的儿媳妇在熟睡时被角耷拉到地面,被床头的蚊香点燃,结果家中引发大火,儿媳也被烧成重伤,当时就曾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为了给儿媳治病,我们家花了20多万,其中的十七八万都是我们从亲戚、邻居那借的。”记者了解到,目前陈桂玲的儿媳妇已经回家休养,伤情也慢慢好转。

    “我们家有10亩多地,也是目前主要的生活来源。我们算了一下,欠下的这些外债,我们得还上八九年才能还清。”陈桂玲无奈地说。

    “以后我们还会经常来看望你们二老的。”离开的时候,陈尧告诉两位老人,以后市中医院还会长期对他们给予关注和帮助。

 

刘婕刘瑞姐弟开心玩起了新玩具

 

今天下午4时许,爱心小分队马不停蹄地又赶到了湖滨新区新站居委会六组刘婕姐弟俩的家中。

\

    “你还记得我吗?”到达后记者对正一人在家门口玩耍的刘婕硕。听到记者的问话,这个5岁的小姑娘抬头看着记者羞涩地笑了,赶紧跑回家中,喊来了奶奶和爸爸。半个月没见,刘婕刚理了头发,显得更加俏皮了。当记者告诉她,有热心的叔叔阿姨给她和弟弟买来了玩具,她又高兴地跑回屋里喊出了4岁的弟弟。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长这么大,他们还是第一次收到礼物。”刘婕的奶奶孙霞告诉记者,刘婕和刘瑞姐弟俩从小就比较苦,妈妈是越南人,语言不通,连孩子也照顾不好,一年前直接离开了这个家。刘婕姐弟穿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家的哥哥姐姐穿过的,玩具也很少。他们的爸爸是聋哑人,爷爷在几个月前也因病去世,平时就靠孙霞一个人照顾这一大家子。虽然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好在孩子们非常乖巧懂事。“尤其是刘婕,常常帮着爸爸和我做家务 ,别看她只有5岁,扫地、洗碗、做饭,都会呢。”孙霞说着说着,眼角有些湿润。

    除了为姐弟俩送来了他们想要的滑板车和熊大玩具,市中医院还为他们家准备了一些大米和食用油。陈尧说,希望这些粮油能给他们解决一点生活上的困难。期间,陈尧还把送给刘婕的滑板车组装好了,看到组装好的滑板车,刘婕迫不及待的就推着到院子外去玩了,还吸引了一群邻居家的孩子在她身后追,弟弟刘瑞抱着他心爱的“熊大”玩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在场的每一位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孙霞说:“虽然家庭的苦难重重,但是有这么 多热心人给我们送来温暖,带来帮助,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

 

孤寡老人闫修宽迎来“亲人”

 

    宿城区王官集镇6组的闫修宽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始终没有成家无儿无女的老汉最近因为受伤,借宿在弟弟闫修平家。今天下午,闫修平老人拄着拐杖出门活动,却意外地迎来了专程而来的“亲人”,市中医院爱心小分队为老人准备了大米和食用油,并一直送到了他的家门口,希望老人能够度过一个物资充裕的冬天。

\

    “长兄若父,说的一点也不错。”弟弟闫修平说起83岁的哥哥,他说哥哥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叫一声苦。闫修宽是家中的大儿子,闫修平是家中的五儿子,他们原本应该是兄弟六人。但是因为贫困,六兄弟中的老三老四被送给他人,老六在年幼的实时候,因为家里买不起价值区区10块钱的药物,眼睁睁地病死了。自从他们的父亲也过世之后,身为家中老大的闫修宽硬生生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成为了全家的顶梁柱,供养年迈的母亲,供养年幼的弟弟。

    长兄吃下的苦,两个弟弟都看在眼里。闫修宽奋力扛起这个家,直到供养两个弟弟都成了家,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像样的财产,因此刚娶进门的老婆却又嫌家里太穷跑掉了。从此闫修宽一个人生活,一辈子无儿无女。他渐渐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没有了生活来源。

    爱心小分队把粮油送到了闫修宽的家中,还搀扶着腿脚骨折后尚在康复期内的他慢慢走到了院子里,陪他说说话。老人回忆着过去的故事,又讲到了对弟弟、侄子未来生活的期望,这个下午,老人显得特别兴奋,这么多人来看望他,就好像是突然有了这么多亲人一样温暖。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