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良机到了——宿迁市中医院“三伏贴”即将开贴啦!!!!!

作者:日期:2018-06-16浏览:

冬病夏治良机到了——宿迁市中医院“三伏贴”即将开贴啦!!!!!
2018-06-16 13:59  

      人体生存在自然界环境之中,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均对人体的内环境有影响,三伏天是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的时期,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此时是进行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宿迁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开展针对各种疾病的冬病夏治贴敷治疗。

 
 
 
 
 
 

【三伏贴时间】

第一贴:伏前贴(2018年7月7-8日,农历五月二十四、二十五)      

第二贴:初伏日(2018年7月17-18日,农历六月初五、初六)

第三贴:中伏日(2018年7月27-28日,农历六月十五、十六)

第四贴:中伏加强(2018年8月6-7日,农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

第五贴:末伏日(2018年8月16-17日,农历七月初六、初七)

注:每隔10天一贴。今年三伏天共40天(中伏20天,故加强一次),全程共贴4贴。未赶上集中贴敷时间的,可随时前来贴敷(宁早勿迟),但各贴次时间顺延。  

 
 
 
 
 
 
 
 
 

 【三伏贴地点】

贴敷地点:治未病科、针灸推拿科 、呼吸科、儿科、骨伤科、脾胃科、脑病科、肿瘤科,具体请到门诊楼各科诊室贴敷(或护士站咨询)。

咨询电话

84480245、84480347、84480310  

 
 
 
 
 
 

【三伏贴原理】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及“长夏胜冬”五行生克等养生原理,利用三伏天“阳极阴生”和“子午流注、适时开穴” 之机,运用特殊药物贴敷刺激穴位(发红甚至起泡)来“扶阳抑阴”,起到激发经络、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达到益气温阳、散寒祛邪、治病强身的功效,特别适合冬天易发或加重的慢性虚寒性(阳虚阴盛)疾病。由于夏季阳气旺阴气弱,尚未发病或病较轻,此时治疗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属中医“缓则治其本”和“治未病”(预防为主)的范畴,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等多重作用。现代医学证明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适应证】虚寒性、慢性复发性病证,如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脊柱四肢关节退行病变、慢性腰腿疼痛;小儿体虚易感、咳喘、消化不良(疳积)、慢性腹泻、遗尿、冻疮;妇女痛经、产后风寒等。各种阳虚怕冷、免疫力低下、冬季易犯病的人也适合三伏贴 。

 
 
 

【禁忌证】皮肤对药物过敏者; 严重皮肤病以及皮肤破损;感冒发烧、肺炎、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黄疸、支扩咯血、结核病、糖尿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等;孕妇、2岁以下幼儿等不宜贴敷;以及中医辩证属热性(湿热)和阴虚火旺体质者。

【注意事项】

(1)敷贴要求:敷贴前先洗澡,穿宽松衣裤(方便贴敷),避免多汗。敷贴一般3~4小时后揭下(皮肤敏感程度差别较大),儿童及明显搔痒、刺痛者,可缩短贴药时间,否则可适当延长。敷贴后10个小时内不宜洗澡。

(2)敷贴期间要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温热发物如羊肉、狗肉、公鸡肉、海鲜、黄鳝、螃蟹、虾、芫荽等(易过敏发泡)、忌冰冻食品、腥冷油腻食物,避免空调直吹(影响药效吸收和发挥)。

(3)正常人敷贴后皮肤有轻度发红、灼热或痒疼,少数可延迟1-2天才出现明显灼痛甚至红肿起泡(传统认为起泡效果好),属于药物反应,多可耐受,应避免搔抓溃破。若痒痛重,皮肤发红起泡,应即取下贴药,涂抹烫伤膏(瘙痒未破可涂炉甘石洗剂),小水泡不要弄破,保持干燥清洁,3-5天可愈。若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渗出液,再用碘伏等涂抹局部,预防感染。严重水疱或感染发热的应到医院处理或治疗。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