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奥妙

作者:日期:1970-01-01浏览:

  桂枝汤的奥妙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组成,桂枝汤之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阴和阳主治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者,太阳经被风邪所中也,俗称“伤风”。风能伤人,意味着患者卫气本虚,卫虚则腠理疏松而易招风也,风性开泄,无孔不入,腠理疏松则汗出;汗出为营阴外泄,汗孔又称“气门”,汗出则气随汗泄而气更虚,故太阳中风证又称表虚证。因此,风邪外袭,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得内守为其病机。卫气的支配虽然在肺,卫气的来源实在脾胃,而营阴亦来源于脾胃,所以太阳中风虽为表证,病位却是肺胃(脾)失和。

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到底有何奥妙?不妨让我们找找,看其是否实至名归?

首先看看配伍,方中桂枝味辛甘,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若细加考量,辛能发汗解肌,甘能补虚实表,甘又能缓,使发汗而不致过汗。发中带缓,刚中含柔,旋转于表里之间,和营卫、暖肌肉、活血脉,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补之间。一味桂枝已体现出表里、补泻、刚柔之妙,此其一妙也。

以桂枝辛甘发散,又恐其走泄阴气,且汗症亦需补充汗源,以载邪外出。故用酸微寒之芍药益阴以增汗源,酸以收之以和营阴,使表邪得解,里气以和而营卫自调,起着融发汗补营阴二药于调和营卫一法之中。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阳一阴,一外一内,一解卫一和营,开合相济。此其二妙也。

生姜与大枣为辛甘配对,是该方的另一精彩组合:生姜辛散为主,得大枣乃不至过散,大枣甘守功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借大枣之甘缓,不使透表为汗,惟旋转于营卫之间,而营卫遂因之调和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姜》)更因生姜温燥,与脾喜燥之性合;大枣柔润,与胃喜润之性投,亦能调脾胃以和里。如此,阴阳表里,燥湿刚柔,糜不相合,此其三妙也。

生姜配桂枝、芍药配大枣则又是另一种妙:以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以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里。是同气相求之妙。此其四妙也。

甘草之用,更是奥妙多多,《本草纲目》说甘草能协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以桂枝、生姜配甘草,辛甘化阳,足以攘外;芍药、大枣配甘草,酸甘化阴,足以安内。故以甘草接续阴阳,和之使合。因此,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表和营卫,内证得之,调和阴阳。此其五妙也。

更有桂枝配生姜走肺发表;甘草、生姜大枣调补脾胃益营卫,亦正气以祛邪气之用也发表而兼和里,此其六妙也。

行文至此,读者可能觉得,药仅五味的桂枝汤,仅从配伍上看,就奥妙连连,玩味无穷,也该有个完吧?没完!可谓好戏在后头。再看看桂枝汤的服法:上五味加水三升,微火煎,取一升温服,须臾啜稀热粥一升。《伤寒附翼》桂枝汤“而精义尤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阴,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此为以助汤之效之妙,是为七妙也。

桂枝汤药仅五味,但配伍精妙,用法严谨,叹为观止。称之为仲景群方之首,实至名归! 

                                     李志彬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