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建设具中医药特色的医院文化
摘自宿迁晚报 2012年11月27日 A23
近年来,宿迁市中医院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创新理念、寻准模式、搭建平台上下工夫,推陈出新,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到医院建设、医疗、服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感染人,以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以严格的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约束人,有效地提升了医院核心竞争力。
建设神农百草园
打造中医药文化基地
宿迁市中医院在建设中,遵循“地方风貌、现代气息、中医特色”的三要素,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不仅院内广场分布梅、兰、竹、杏四园,还在病房楼东北侧建有占地1598平方米的“神农百草园”,这是继我省苏州市中医院之后全国中医医院中第二家中药百草园。对不少病人来说,“神农百草园”就犹如一个中医药科普园,让大家在观赏百草园里各种中药的同时真切地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肿瘤科住院患者凌树立还特地为神农百草园作诗《走进百草园》:“走进百草园,气味不一般/棵棵都有名……”神农本草园建成后,中医院把它作为中医药临床实习基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基地。
建设中医药文化墙
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特色,医院从营造氛围入手,力求让中医药文化渗入医院每个角落。
医院设计制作了反映医院精神理念的文化墙,系列介绍了中医药发展史、中医特色疗法,在门诊楼增设古代名医、名言、警句和中医药典故画框。门诊“一站式服务台”的背景墙上有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的精髓雕刻,二楼名医堂是中医特色诊疗门诊,开辟“名医堂”天地,装饰风格古香古色,在楼道间两侧墙壁上,挂有省内知名书画家所作的古代名医(华佗、扁鹊、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画像、中医名家的名言名句,另外还制作系列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牌点缀其中。
建设中医药文化核心
凸显仁和精诚价值观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思想概括为“仁、和、精、诚”四个字。据此,医院将“厚德博爱,大医精诚”作为院训,将“以人为本、中西结合、护佑众生”作为医院服务宗旨;坚持把“弘扬中医、融汇西医、科技兴院、管理强院”作为医院发展战略。坚持以“博爱、诚信、精业、创新”的医院精神引导、激励全体员工。
同时,在院歌、院徽,包括医院整体VIS视觉识别系统,无不体现“精、诚、仁、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医院从2008年开始创办院报,开辟宣传园地,制作宣传灯箱,开通了网站,组建了医院合唱团、设立医院职工书法文化墙等。还充分利用院报、网站、下乡义诊、文化手册等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喜闻乐见形式,积极开展以广大群众为对象的中医文化推广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三伏贴”、“膏方节”、两周一次的“中医情、医者心”公义诊村村行等,促进中医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
医院始终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诊疗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和总结出一批中医特色疗法、适宜技术和诊疗常规,建立起一批国家和省级的中医药重点专科。医院肛肠科(设有13个二级分科)是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级重点专科;脑病科为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肿瘤科均为宿迁市临床重点专科,正在积极申报创建省级重点专科。
医院凭借名老中医的人力资源优势,各临床科室将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纳入工作中,全院共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近三十项,如肛肠科开展的溃结灌肠剂、熏洗、加味生肌散、加味止痛如神膏等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儿科运用中医药外治防治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小儿哮喘、推拿捏脊治疗婴幼儿腹泻等特色项目广受患者欢迎。
日前,护理部《中药外敷治疗输液外渗的临床研究》的课题已顺利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医院护理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理论开展辨证施护,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中药外敷、耳穴埋豆、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按摩、熏洗、湿敷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十余项。
建设科学行为规范
展示中医药文化内涵
“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行为准则的主要体现,是医院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医院党委书记闫苏洲介绍说,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体系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其中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及特定礼仪,最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为了推动医院中医师承工作,医院举行中医师承拜师仪式,10位名老中医师接受12位年轻中医师的拜师之礼,通过这样古老的一种仪式,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医院还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等专题讲座,开展“西学中”培训班、“师带徒”、医患和谐演讲比赛等活动。
中医药重视整体、注重平和、强调预防、关注个体、突出简便的特点及内涵,体现了现代医学转变的方向。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诊断方式的灵活性、技术的有效性都为发展中医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钱珊珊
相关报道
市中医院建设具中医药特色的医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