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钟南山院士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称,中医能长期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中医治未病理念是科学的。他最欣赏中医所说的“上工治未病”,笑言现在多数医生都是“下医”治“已病”。
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维持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的过程,健康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故中药以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为属性的内涵特点,用于临床治疗,体现了其整体观念的特色。
辩证论治是中医药的另一大特色。辩证论治是以中医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为体系,它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准确把握疾病的治疗过程,达到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目的。中药正是被中医以辩证论治的手段和灵活的方法发挥其单味药或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特别是中药复方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又具有新物质和新功能,使复方形成比单方药更优越的整体调节功能,从而更好的纠正机体的各种不平衡,为有效的治疗各种复杂疾病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其个体化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医药的另一大特色。
中药在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采用整体类比、感应综合、因果分析方法,在解释自然、生命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线性、低同质性、复杂性领域有理论方面的优势。正是中医药广泛涉猎到社会、心理、生理综合因素,契合了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奠定了中医药天人合一、大生态的综合医学模式体系,这是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和优势。
中药有浩瀚的经典古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宝库。我国记载完整的中药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方剂10万首,中医药典籍8000多种,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神农百草,一日七十毒”和历代医药学家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的宝贵财富。很多经典的处方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得益其准确的临床疗效。因此,它已成为新药筛选的巨大资源库,较之化学药筛选可以少走弯路,具有开发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的特点。
中药来源于天然药物,有“药食同源”的根基。中药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方面拥有系统的理论和多种有效方法等优势,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缓衰老、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美容、辅助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改善亚健康等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也可作为营养补充剂出口创汇。
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人体作用表现为多环节、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作用,符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的作用理论。在临床上体现为一药多样,异病同治的奇异效果。
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血液病、皮肤病、老年病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药在治疗艾滋病、戒毒脱隐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化学药因毒副作用较多,耐药性产生,加上疾病谱的变化及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尤其是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使用中药的人群越来越多。特别是环境污染,亚健康人群数量越来越大,化学药在这些领域又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中药以其纯天然和双向调节作用的特性可以达到自然调理和治疗的目的。人类将化学药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寄希望于中药。
中药有简、便、廉、验的大众化特色。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可以达到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的目标。
中药可根据临床辨证需要组成复方以适应复杂多变病情的需要。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极为复杂,诸药在共煎煮时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导致各单味药中各成分溶出量增减,甚至产生新物质,使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药复方可以在有效活性成分、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上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研究,既克服了传统医药的模糊性,又具有现代医学的精密性。复方中药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方法则与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全面提高中医药防治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