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中医住培 > 正文

基层实训基地培训大纲

来源: 日期:2023-05-04点击:

基层实践部分(6个月)

本部分学习主要是通过经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实践,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一)中医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中医家庭病床的建床指征、中医病历书写、查床要求、处理常规等;全科医疗的病历书写(包括家系图);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随访和家访技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开展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隔离措施,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掌握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社区常见病的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工作职责。

熟悉:社区传染病管理,以及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社区用药,熟悉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运用健康档案和社会调查,正确作出社区诊断的方法;中药营养保健品的合理应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相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依不同经济水平为病人合理用药。

培养要求

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二)健康管理

掌握: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方法。多种形式的中医健康教育方法和养生保健技术(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功法);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和指导原则;社区治未病工作的实施方法。结合社区实际,运用中医药技能开展重点人群(儿童、妇女、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残疾人)相关的预防保健,掌握健康咨询技能技巧。

了解:了解重点人群特殊的生理、心理问题及其保健需求。

儿童保健

掌握:①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②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儿童营养咨询及疾病预防知识;③儿童智力发育测查(DDST)及评价,有关视力、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④计划免疫程序和其他预防接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冷链管理;⑤儿童系统管理方法;⑥《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熟悉:①中医学中小儿生理病理特点;②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③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性教育内容;④《0~6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服务要求、管理程序。

(三)老年人保健

掌握:①功能上评估老年人健康及老年残疾的内容和方法(ADL/IADL/体能测试);②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③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④社区医疗中老年人常用的家庭护理和特殊治疗的适应证与指导;⑤临终关怀的概念、镇痛、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照顾原则;⑥《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特征、老年人中医体质的判别方法、老年人常用的养生保健知识、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保健方法、老年人常见症状的保健方法。

熟悉:①老年人脏腑功能、气血津液、情志变化特点,熟悉影响衰老,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②老年人相关的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技能、技巧;③影响老化发展的因素,熟悉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老年常见精神障碍的类型;④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练的积极作用,⑤老年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⑥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涵、概念、测定方法;⑦《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服务要求、管理程序。

了解:①衰老病机,掌握老年人顺应自然、四时调摄、精神调养、适应环境、饮食配膳、运动保健、和谐房事、起居调理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知识,进行健康指导;②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和意义;③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学特点,心理因素在老年人保健中的重要性以及精神因素在发病学中的作用,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④社会环境在维持老年人健康中的重要性;⑤社区老年人分级护理概念及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评估。

(四)妇女保健

掌握:①妇女“五期”特点及保健要点。经期:经期卫生与调护;婚期: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期: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等调护,指导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褥期: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更年期:经断前后妇女特有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的特征与防治、调护原则;②妇科病普查的意义和内容,建立35岁以上妇女的妇科病档案;③计划生育宣教,建立育龄妇女的健康档案和计划生育档案;④《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孕妇中医保健、产妇日常中医保健知识、产妇日常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熟悉:《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服务要求、管理程序。

了解:激素替代疗法。

(五)高血压患者保健

掌握:《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高血压中医日常保健方法。

熟悉:《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服务要求、管理程序。

2型糖尿病患者保健

掌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的糖尿病中医日常保健方法。

熟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中服务要求、管理程序。

残疾人保健

熟悉:①国家与残疾人权益相关的政策、法规,能够协助解决残疾人教育、职业、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问题;②社区康复的组织与实施,常用康复功能测评方法及适应征,常见伤病与残疾的各种防治与康复方法,常见损伤与疾病的康复转介(转诊)服务内容与标准。

了解:①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能够针对不同残疾人的心身功能障碍状况,给予相应的饮食调整、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调适指导;②社区康复的目标与原则,能够作相关的咨询与康复指导。

计划生育保健

掌握:各种避孕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指导。

熟悉:①避孕失败后补救措施的适应证和禁忌证;②人工流产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原则;③药物流产常见的并发症及转诊指征;④优生优育的指导及内容。

了解:①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②不孕症。

培养要求

制定1份社区重点人群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熟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教育服务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中的服务内容和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