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文化 > 二十四节气养生 > 正文

秋分

来源: 日期:2023-03-02点击: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秋分时节时值9月23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昼夜长短相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正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所说:

“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秋分养生防燥凉

秋分前后,寒热交替,湿气去而秋燥来,很多人会出现声音沙哑、咳喘不停的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埋下病根。正如《素 问 · 阴阳印象大论》所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燥分温凉,疗法大不同。从秋分开始,多属凉燥。下面介绍两种食物:梨,为对付温燥佳

品。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

卜、绿豆一起熬汤,对温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梨,性寒,

多食易伤阳气,冠心病、糖尿病、胃肠功能弱者及孕妇不宜多食。白萝卜,为对付凉燥佳品。

白萝卜性温味辛甘,微微具有辣味,可克制深秋凉燥。但白萝卜破气,服人参等补药不宜使用,否则影响疗效。此外,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少食萝卜。

燥咳来袭,如何让它客客气气的走开呢?治疗咳嗽也分温燥和凉燥。舌苔是白的,说明体内寒重,应吃一些温热的、化痰止咳的食物;舌苔发黄,舌质红,伴有咽痛,说明内热较大,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也可按摩太渊穴。

秋季大便“不便” ,食疗按摩显身手。秋季天干物燥,雨水稀少,再加上饮食失调,脾虚 消化能力不足,胃肠蠕动减弱,无法产生正常的排便反射,进而发生便秘。银耳、梨、蜂蜜、 冰糖、莲子、百合等这些食物大多数是白色的,都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按摩大肠经也是缓 解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医认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为传导糟粕的 器官,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每天按摩手阳明大肠经,能疏通经络使气血宣通,有助于大便的 排出。

皮肤干燥瘙痒,调理从护肺开始。中医认为,皮肤病当从肺治。补水不一定解燥,还有气化的功能。鼻吸蒸汽法是一种独特的润肺方法,原理是“肺开窍于鼻”,通过吸入蒸汽而使 肺得到水的满足。另外,常喝菊花蜂蜜茶,具有清肝明目、润肺、润肤美容之效。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后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尽管提倡适当“秋冻”,但不要 忘记早晚添衣保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