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高温红色预警下,中暑风险飙升!这份 “识别 + 预防 + 急救” 指南必看

    来源: 日期:2025-07-09点击:

    宿迁市近期气温直冲39℃,高温橙色预警高挂!烈日炙烤下,“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的盛夏模式已开启。当体感温度逼近40℃,身体发出的“高温警报”千万别忽视——中暑不是小毛病,严重时(如热射病)致死率高达80%,可能瞬间“撂倒”健康人!

    01

    中暑不是“小打小闹”,这些信号要警惕!

    中暑是身体的“温控系统”罢工了!高温高湿环境下,热量排不出去、电解质紊乱,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昏迷休克。宿迁市中医院专家提醒:认清这些信号,早发现早应对。

    先兆中暑

    浑身冒汗、口渴难耐、头晕眼花、心慌手抖,体温一般低于37.5℃。及时转移到阴凉处,降温并补充水分盐分,可快速恢复。

    轻度中暑

    体温超38°C,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或四肢湿冷、血压下降。需平躺解衣,用温水擦身,补充电解质,几小时内可恢复。

    重度中暑(热射病)

    最危险!体温超40°C,皮肤干燥发烫无汗(关键信号!),胡言乱语、抽搐或昏迷。热射病是医学急症,致死率极高,必须立即送医!

    02

    年老体弱者中暑(热衰竭)

    老人夏天可能在长时间在室内待着,就算屋里看着没多热,也可能中暑。身体会慢慢热过头,体温可能就稍微高点或者还正常,但会出现口渴、头晕、疲劳、脉搏虚弱、犯恶心、头疼,厉害的还会出现晕厥、意识丧失;严重的同样会危及生命。家里有上了年纪身体又差的,可得特别注意了。

    03

    这些防暑“坑”,你踩过没有?!

    夏天防暑别凭“经验”,宿迁市中医院列出常见误区,避开它们保健康:

    误区1:天太热,冰饮吨吨灌才爽?

    冰饮刺激肠胃,易致痉挛腹泻。解渴首选常温水!

    误区2: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错!老房子、闷热车间、无空调办公室,只要高温不通风,中暑风险同样高。装修工人、独居老人尤其当心。

    误区3:中暑了猛灌白开水?

    大汗时缺电解质,猛喝水会稀释血液,可能引发脑水肿。正确做法: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

    误区4:头晕发热擦酒精降温?

    酒精被皮肤吸收加重负担,清凉油只提神无效。真中暑时,用温水擦身或冰袋敷腋下、大腿根。

    误区5:中暑发烧吃退烧药?

    退烧药会加重出汗脱水,中暑发烧靠降温补水,别乱吃药!

    误区6:直接冲凉降温?

    冷水刺激血管收缩,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梗。等体温恢复后再洗澡,水温别过凉。

    误区7:空调吹多伤身体?

    空调堪称调节温湿度的"全能卫士",是唯一能同时搞定闷热与潮湿的防护法宝!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夏季的空调电费可不能简单算作生活开销,这分明是守护健康的"医疗投资"

    04

    科学防暑,这几招帮你“续命”!

    做好预防,中暑风险降最低

    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少外出,外出戴宽檐帽、太阳镜,涂防晒霜(SPF30+ PA+++)。

    主动补水补盐:少量多次饮水(每日1.5-2升),喝淡盐水或含钾钠饮料。忌酒精、甜汽水、浓茶。

    穿衣有讲究:选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

    清淡饮食:多吃西瓜、黄瓜、番茄,少吃油腻辛辣。

    重点人群防护:老人、婴幼儿、孕妇避免独留车内或者闷热的室内;慢性病患者加强监测;户外工作者落实轮休。

    室内降温妙招:空调设26-28℃,配合风扇;拉窗帘减少阳光直射。

    宿迁市中医院推出中医祛湿解暑茶饮系列,助您清凉度夏(具体可咨询医院相关科室,急诊科可开)。

    乌梅汤2.0

    乌梅、山楂、陈皮、荷叶、甜叶菊等

    方中乌梅生津、山楂消食、陈皮理气,融入荷叶、甜叶菊两味特色原料,荷叶性凉助代谢、降浊化脂,成体重管理“轻体助手”;甜叶菊天然高甜(甜度为蔗糖200-300倍)零热量,兼顾口感与控糖需求,具有解暑生津,开胃消食的功效,可有效缓解暑热蒸腾导致的口渴发热、头晕目赤、食欲不振、疲劳倦怠等。

    祛湿茶

    薏苡仁、赤小豆、荷叶、茯苓等

    方中薏苡仁、赤小豆利水消肿,荷叶、茯苓健脾渗湿等,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从根源上改善暑湿壅盛所致的神疲乏力、周身困重、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等。

    安神方

    酸枣仁、百合、龙眼肉等

    方中酸枣仁敛汗生津、养心补肝,百合、龙眼肉滋阴清暑、安神除烦,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有效缓解暑温内扰所致的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失眠多梦等。

    中暑急救分秒必争!

    若发现有人中暑,宿迁市中医院急救指南:

    赶紧“挪地方”:抬到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间,解开衣物。

    快速降温(关键!):用温水擦身或湿毛巾敷额头、腋下、大腿根,扇风散热。热射病时用冰袋(裹毛巾)敷大血管处,目标体温降至38.5℃以下。

    小心补水:意识清醒喂淡盐水,少量多次;昏迷别灌水,防呛咳。

    立刻送医院:高热、昏迷、抽搐者,马上打120!热射病抢救黄金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