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喜庆的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在这阖家欢乐的时刻,我们往往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与热闹的庆祝活动中,但一些安全隐患也悄然潜伏。每年春节期间,我院都会接诊不少烫伤的患者。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宿迁市中医院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烫伤的预防工作。
春
烫伤后如何处理
冲淋降温
一旦发生烫伤、烧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15 - 30分钟,水温以15℃ - 20℃为宜。这能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注意冲洗时水流不要过急,避免对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小心脱除衣物
在冲洗过程中,小心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小心剪开周围衣物,保留粘连部分,避免损伤皮肤。
浸泡冷水
冲洗后,可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0 - 30分钟,进一步减轻疼痛。但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体温过低。
覆盖伤口
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保鲜膜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伤口感染。不要随意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物质,这些不仅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势的判断,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及时就医
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尤其是二度及以上烫伤、烧伤,或者烫伤、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更要争分夺秒,避免延误治疗。
在送医过程中,尽量保持伤者的平稳,避免剧烈晃动受伤部位。如果伤者出现口渴症状,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但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
土方法真有用?
日常生活中,一旦遭遇烫伤,很多人可能会受传统观念或民间偏方的影响,下意识地在伤口上涂抹牙膏、撒盐、倒酱油、敷面粉,甚至使用紫药水。然而,这些做法不仅毫无治疗功效,还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牙膏
牙膏涂抹在烫伤伤口上,会使局部温度不能及时散发,且牙膏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伤口,引发疼痛和感染,还会影响医生对烫伤创面的观察和判断。
酱油
酱油不仅不能治疗烫伤,其颜色还会掩盖伤口的真实情况,干扰医生对烫伤程度的判断。此外,酱油中含有多种杂质和微生物,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紫药水
紫药水即甲紫溶液,过去曾用于伤口消毒,但目前已不推荐用于较深伤口及烫伤创面。因为它会使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痂皮,看似干燥,但痂皮下可能存在积液、感染等情况,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观察。
盐
盐直接撒在烫伤伤口上会对创面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破坏伤口的细胞组织,影响伤口愈合,甚至会引起伤口脱水,加重组织损伤。
面粉
面粉撒在烫伤伤口上可能会形成糊状物,同样会影响伤口热量的散发,还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的风险,清理时也可能会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烫伤前期预防
厨房安全
在厨房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孩子在附近玩耍。热锅、热汤等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端热汤时注意提醒周围的人。油炸食物时,确保食材表面干燥,可在油锅里放一点盐,减少油花飞溅。
取暖设备使用
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过高,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一层毛巾。购买电暖器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产品,放在安全位置,远离易燃物,使用过程中不要长时间触碰。使用暖宝宝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不要贴在同一部位时间过长。
烟花爆竹引发的烧伤
虽然我市限燃放烟花爆竹,但部分地区仍有相关习俗。在燃放烟花时,如果离得太近,烟花喷射出的高温火焰和火星可能会溅到身上,导致烧伤。尤其是一些大型烟花,威力较大,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