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冬季流感不用慌,中医中药有良方

    来源: 日期:2025-04-30点击:

    冬春季节流感高发,近期甲流、乙流等流行性感冒明显增多。流行性感冒在中医学上属于“时行感冒”、“时行戾气”、“外感热病”的范畴,为此,宿迁市中医院经过临床实践,总结了流感不同时期的中药方剂。

    成人甲流预防、治疗方案

    流感预防方

    治法:益气宣肺,祛风解表。

    处方:荆芥10g 防风6g 白术10g 黄芪15g 桔梗6g 甘草3g

    方中黄芪性甘温,既能补肺气,又能固表止汗,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固表之力,防风可祛风邪、且“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三药配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荆芥味辛、微温、入肺经,功擅祛风解表,桔梗味辛、宣肺利咽,甘草性平、味甘,功擅调和诸药。本方在《玉屏风散》基础上加祛风寒之荆芥及利咽之桔梗、甘草。

    流感治疗方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处方:金银花10g 连翘10g 荆芥10g 薄荷6g 桔梗8g 炒牛蒡子15g 淡豆豉10g 玄参15g 柴胡10g 羌活10g 苍术10g 白术10g 黄芩10g 川芎10g 甘草5g

    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二药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有可避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功擅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风温之邪居卫,恐惟用辛凉难开其表,遂入辛而微温之荆芥、淡豆豉协君药开皮毛以解表散邪。桔梗和牛蒡子宣肃肺气而止咳利咽。柴胡苦平,透泄少阳之邪,玄参、黄芩性寒,功擅滋阴降火、清热燥湿,苍术、白术性温、功擅益气健脾燥湿,川芎味辛、性温,祛风活血行气,甘草和桔梗利咽止痛,兼可调和药性。本方在治疗温病的基础方《银翘散》加小柴胡汤及祛风寒止痛和化湿和胃之羌活、苍术白术。发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30-60g。

    流感恢复期调护

    治法:宣肺止咳,补脾益气

    处方:百部15g 蜜紫菀15g 陈皮10g 桔梗8g 南沙参15g 党参15g 黄芪 15g 白术12g 炒麦芽20g 大枣10g 炙甘草6g

    方中百部、紫菀性微温,擅润肺下气止咳,为君药。陈皮性温,味辛微苦,治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桔梗味辛、宣肺利咽,辅以南沙参润肺止咳、祛痰。党参、黄芪味甘、性平,功擅补中益气、配伍白术增强健脾益肺之效,辅以炒麦芽、大枣行气健脾,补益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功擅调和诸药。

    本方主要针对流感后有咳嗽、头晕乏力及纳呆等症状者。

    以上流感方剂均为院内协定方,如市民有需求可前往我院对应科室开具处方、拿药。建议市民朋友前往我院对应科室现场就诊,以便医师根据个人病情辩证诊疗“一人一方”。

    防感茶饮

    日常饮用可预防流感

    黄芪5g 防风5g 金银花5g 桑叶5g北沙参5g

    板蓝根5g 薄荷3g 甘草3g 大枣5g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解毒

    如有需要,可前往治未病科开具防感茶饮

    中医适宜技术干预防治流感

    耳尖放血

    适应症:感冒、高热、头痛、结膜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取穴:耳尖穴

    定位: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取穴

    操作:采用揉、挤、捻等方法使耳尖充血后,75%酒精消毒放血部位,用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针快速点刺破耳尖穴部处,轻轻挤压针孔周围,放出少量血液,再以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

    穴位按摩

    适应症:感冒、咳嗽、头痛、发热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列缺

    定位:

    1.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 曲池: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3. 合谷: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蹊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4. 列缺:(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操作:用指甲切按于取穴部位,用力不能过猛过急,以免损伤皮肤及软组织

    中药泡洗

    适应症:外感发热、咳嗽、失眠

    配方:紫苏叶15g,藿香15g,艾叶15g,薄荷15g、黄柏15g

    操作:将以上配方加水泡30min然后大火煮开,再煮1-3min,倒出放置温热泡脚即可,如觉得水量不够可兑入适量温热水,每次泡脚10-15min,一天1-2次

    刮痧

    适应症:普通感冒、肺炎、发热

    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

    定位:1.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曲池: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3.合谷: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蹊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操作:用刮痧板蘸取润滑油或温开水,利用腕力下压在背部由上到下、由内向外,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对妇儿或年老体弱者刮拭力度可偏小。每个部位刮拭20-30次,以出痧痕或痧斑为宜,不出痧或出痧少者,不可强求。痧痕或痧斑5-7天消退后可再次刮拭。

    流感的日常防治

    科学预防,胜于被动治疗。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防治,不妨从这几个习惯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健康屏障。

    1.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科学研究表明,疫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尤其对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意义重大。接种后,即使感染流感,症状也会轻得多。

    2. 环境的清洁和空气流通同样至关重要。室内长期封闭容易让病毒浓度增加,因此每天通风三次,保持空气新鲜,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机率。

    3. 勤洗手是另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重要的防护手段。流感病毒不仅通过飞沫传播,也常附着在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至少20秒。可以切断病毒传播链。

    4. 饮食和睡眠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适当增强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摄入,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病毒。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仅让免疫系统更强大,也能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